对个人发展的思考
这一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毕业之后的发展。读了许多大佬写的博客,想着能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和启发。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于总结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他们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定位和未来想要得到什么。我一直坚信花时间来整理状态,是一件很值得投资的事情。这篇文章也相当于研究生生涯总结和职业生涯的开篇吧!
毕业前的时光算得上是踏上职场前最后的悠闲。尽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此同时,我的内心也充斥着彷徨。害怕在未来几年一无所成,害怕自己达不到自己所期待的那种境界。每年设定目标,然而能够完成的却寥寥无几。才有了现在对未来的迷茫,心中一腔热血却像苍蝇一样,漫无目的。这可能也是普通人和大佬之间的区别吧!阅读过大佬的文章后,有下面的启示。
别多想,多实践
- 你思考的 90%的问题,至少 1000 年前,先哲们都给了答案。
- 剩下的 10%,300 年前的哲学家,思想家一定给出了答案。
- 绝对不存在你思考的问题,历史上的思想家没有给出答案。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没看书之前,你的思考,是徒劳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的沉下心来,进行学习即可。我们总在思考未来应该如何做才能快速的成长,追求完成一件事情的形式。殊不知未来正是由无数个当下的事情组成的。与其担心未来,还不如沉下心来把当下的事情做到极致,未来一定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尽早规划(长线思维)
- 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如果认为明天或一年之后会有所改变,那么今天的自己是一年前希望看到的自己么。
-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你认为有价值的一切)变得更有价值还是廉价
- 把每一个场景都看成投资场景,每一个行为当作投资行为,重视它对现在及将来的影响
咱们中国有一个不变的传统就是“五年规划”,国家尚且如此,何况人?所以我们也要及早的对自己进行一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是方向性的,不是细节的。细节应当是每年每季度每月具体去完成以达到五年规划中的目标。
注重输出
- 只是看书或者视频,容易造成已经理解了某个知识点的错觉,短期记忆未经加固,很快就会「挥发」
- 无输出不输入,输出的方式可以是文章或者视频或者闲聊,经过强化后的内容更容易进入长期记忆
- 输出的过程会联结之前的积累,让知识更扎实,输出过程也会更流畅,输入和输出的比例可以控制在 3:7
在知识库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完美主义,想把知识系统工具一次性构建完整,然后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工具的搭建中,折腾了很多中工具:notion, obsidian, logseq 等。我个人认为,工具是在自己不断的使用的过程中完善的,知识库也是一样,首先我们要有输出,之后在慢慢的进行调整,最后会实现一个理想中适合自己的知识系统的。我在这里建议放弃完美主义,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自己调整工具。还有一个就是逃离算法推荐吧,拥抱内容的多元化。
不要只停留在理论上,去实践,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也更有趣味,“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